張震遠先生在今年5月24日,宣佈辭去包括市區重建局主席在內的一切公職。

市建局同事多直接稱呼張震遠先生為Barry,他是非常資深的市區更新工作者。Barry自2007年5月開始擔任市建局主席。他在就任主席期間,配合政府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積極推動市區更新。在他的領導之下,市建局推出了一系列新猷回應公眾訴求,其中包括「需求主導」和「促進者」兩種新重建模式,「樓換樓」的新補償選項,擴大和優化市建局的復修工作,推出太子道西、上海街兩列廣州式騎樓和中環街市大樓的保育活化項目,以及制定市建局的社區文化藝術策略等。

在同事的印象中,Barry是一個率直,沒有架子和關懷舊區民生的主席。他在六年主席任期期間,全情投入。他上任後,改寫了市建局的使命宣言,強調市區更新應以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情況為主要目標。

Barry為了加強公眾對市區老化的認識,常常親自帶傳媒到市建局項目現場參觀,了解劏房問題。同事們最熟悉的,不是那幾套他常穿的藍地白間條西裝,而是他在舊區探訪居民常穿的那件黑T裇和牛仔褲。

2007年,有位市建局洗衣街〈波鞋街〉項目的居民致函市建局主席,要求我們關注一位住在八樓、丈夫過身、身患重病老婆婆的情況。Barry收到信後親自致電婆婆,了解她的情況。在Barry的支持下,雖然項目收購仍未開始,但市建局提早向婆婆發出數百萬元支票。婆婆用這筆錢購置了有電梯的新居,渡過了愜意的晚年。

Barry對舊區是非常「上心」的。2010年1月29日馬頭圍道塌樓,Barry雖然身在外地,也立即致電同事, 要求同事盡快制定重建計劃,好好協助居民。

Barry很喜歡到重建項目「微服」探訪。他更喜歡到一些反對重建的商戶店內走動閒話家常。陪同的同事為免發生事故,經常勸他避開這些商戶。但他總是說:「我哋嚟係幫人,又唔係害人,駛乜驚呀。」

Barry雖然不再是市建局的主席,但我們仍然會銘記他樂觀的笑容及高大的背影─一位全情投入,迎難而上的市區更新工作者。

我們感謝他多年以來的貢獻,並祝福他未來事事順利,生活愉快。
前主席張震遠親訪「需求主導」項目的業主。
張震遠常常「微服」探訪舊區居民。
張震遠探望蕭婆婆,了解其需要。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13年4月26日宣布,行政長官新委任11位市區重建局非官方非執行董事,他們是蔣麗芸博士、周光暉、馮煒光、何永謙、黃嘉純、許智文教授、林智遠、李律仁、馬錦華、鄧智輝和黃遠輝。

他們的任期由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市建局同事歡迎他們加入董事會,共同迎戰市區老化,改善舊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市區更新工作相當複雜,尤其是當中涉及許多不同持份者的切身利益。市建局近年以先導計劃形式先後推出多項新猷,例如需求主導重建模式、促進者中介服務,以及工業樓宇重建等。新非執行董事現時加入董事會,相信有助推動市區更新工作。

市建局工作至今取得的成果,有賴各董事會成員過去多年的辛勤和不懈努力。我們要特別感謝8位任期屆滿離任的董事會成員,他們分別為陳顯滬、陳家樂、何佩然教授、葉國謙議員、吳家鎚博士、吳水麗、杜彼得和楊志超。
佔地約5,700平方米的啟德「樓換樓」項目,採用可持續建築設計。項目的環保設計取得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之環評級別(BEAM Plus)暫定鉑金級住宅項目。

項目預計於2016年落成,將興建4幢住宅樓宇及一幢商業建築,給予受2011年2月24日以後啟動的市建局重建項目影響的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以外的另一選擇。項目將提供484個面積由約330至67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
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頒獎予「煥然壹居」作者張詠彤。
為求替「樓換樓」項目尋得好名,市建局在3月舉辦了一個全民齊參與的命名比賽,邀請公眾發揮創意,為項目度身訂造一個可充分表達其特色的芳名。反應空前踴躍,在短短數周已收到近5400份作品。評審團經多次討論,最終揀選了「煥然壹居」為項目的中文名。

「我想到『煥然壹居』這名字,是因為我知道『樓換樓』計劃協助舊樓業主換新樓,令我聯想到『煥然一新』這成語,當中的『煥』字與『樓換樓』的『換』同音,而『然』字有綠化自然的意思,『壹居』則代表壹所優質的居所。」名命比賽得獎者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張詠彤同學娓娓道出其創作意念。張同學可獲得港幣 30,000 現金獎。是次比賽的其他4名入圍參加者,每人可獲得港幣5,000現金獎。
「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是市建局與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於2011年4月1日起將其各自提供的樓宇維修計劃經整合及優化而推出一套共同管理的一站式樓宇維修支援計劃。至2012年底,計劃已協助了約570幢大廈(24,000單位)及1,630名業主改善大廈環境。 今年4月1日起,市建局負責的地區已擴展至全九龍、葵青及荃灣區,負責處理上述地區有關該支援計劃的新申請,並計劃在2015年將服務覆蓋至全港。

市建局亦優化其服務,包括向業主提供聘請顧問的重要及實用資訊;委託獨立顧問,向業主提供樓宇維修工程費用的評估及專業意見;以及與執法部門聯手,進行公眾教育,以防止圍標活動。市建局亦在多個地區,包括油麻地、旺角、大角咀、深水埗、馬頭角和紅磡,與多間非政府機構合作,在當地推廣樓宇復修及為業主提供支援服務。
市建局位於大角咀的「市建一站通」資源中心會繼續向業主提供資料及協助他們申請各項維修計劃。
市民如想了解市建局的樓宇復修服務範圍,可以親臨「市建一站通」、瀏覽市建局網頁或致電計劃熱線3188 1188查詢。
有關舊樓維修不當行為的報導不時出現,包括貪污、威嚇及欺詐等,可能令一些正在籌備大廈維修及樓宇檢驗的業主感到懊惱。市建局於5月20日在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安排了簡介會,並特別邀請香港警務處及廉政公署代表出席,向參加了「樓宇更新大行動」「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強制驗樓資助計劃」的法團解釋進行維修工程時的注意事項,特別是防止圍標活動,本局樓宇復修部的同事亦即場介紹各項計劃所提供的支援及技術指引。
參與簡介會的業主反應熱烈,全場座無虛席。
廉政公署代表細心解答業主有關舊樓維修時要注意的事項。
在一些殘破的舊區,重建工作刻不容緩。以深水埗區為例,至今已啟動了19個分別由市建局主導及由業主提出的「需求主導」重建項目。

本年3月22日,市建局獲發展局局長授權著手進行位於深水埗區海壇街205至211A號,以及大角咀區杉樹街/橡樹街的需求主導重建項目,標誌著該兩個項目又向前邁進一步,預計於2019/2020年完成,將為區內提供約150個住宅單位。
該兩個項目為市建局第二輪「需求主導」先導計劃首兩個重建項目,在4月12日啟動。地盤面積合共約2,200平方米,涉及251個業權。市建局初步建議在兩個項目內,提供合共約270個中小型單位,項目預計可在2019/2020年完成。 以上兩個重建項目啟動當日,市建局派員進行凍結人口調查,收集受影響單位的佔用狀況及住戶數目資料。另外,市建局亦為受影響居民舉行了多場公眾簡介會,講解有關重建項目的內容、規劃審批程序及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
位於深水埗區東京街/福榮街的重建項目,於本年3月8日展開,是該區第15個由市建局主導的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1,270平方米,涉及83個業權,市建局初步建議在項目內,提供約7,46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可建約145個中小型住宅單位,亦會提供約1,490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預計可在2020/2021年完成。
image1 image2 image3 image4 image5 image6 image7 image8 image9 image10
由市建局負責活化
的前中環街市大樓將來會變成
什麼模樣?

市建局已於5月24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規劃許可申請,並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向市民介紹項目的設計概念。有關設計體現了市建局過去兩年多以來通過公眾參與工作所收集的主流意見。市民可於6月24日前到「城中綠洲」藝廊參觀有關展覽。

行政長官在2009年的施政報告中,將前中環街市大樓交由市建局活化。同年12月市建局成立「城中綠洲」社區諮詢委員會,就活化計劃進行了大量的社區諮詢及公眾參與工作,包括問卷調查、工作坊、展覽及社區論壇等,充分掌握市民的意見及意願,並將他們對「城中綠洲」的未來用途及設計原則的主流意見,注入項目的設計中。負責「城中綠洲」設計的總建築設計團隊更邀得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為顧問,就項目設計提供寶貴意見。

除舉行展覽外,市建局亦出版一本名為《城中綠洲公眾參與》的刊物,詳盡記錄是次深入、廣泛公眾參與的過程和成果。
image11 image12 image13 image14 image15
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城中綠洲」社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及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周可喬為「城中綠洲」活動主禮,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亦蒞臨參與。
位於大角咀福全街的「市建一站通」於2013年4月26日正式踏入一周年。自成立以來,「市建一站通」一直致力為舊樓業主提供全面到位的一站式服務及支援,如舉辦多場有關樓宇維修和管理的社區講座,至今共有超過1,600人次參加。同時亦為中小學開設「舊區考察導賞服務」,由市建局同事帶領同學親訪大角咀舊樓,了解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及市建局的工作,至今共接待了超過3,400位老師及同學。

一周年當日,「市建一站通」舉辦了「新舊一『Take』攝影比賽頒獎典禮」,得獎作品以不同角度記下舊區珍貴的點滴,令人細味舊區情懷。作品會在「市建一站通」展出至六月底,歡迎市民蒞臨參觀。同場亦舉行「新舊一『Talk』西九龍掌故講座」,邀得香港歷史掌故專家鄭寶鴻先生與一眾參加者細說西九龍當年情,分享本土生活典故及地區發展的小故事。

全新設計的「市建一站通」網站亦在當日啟動,市民除可在網站獲得資訊外,亦可下載預約導賞服務或預訂使用會議場地的表格,兩項服務均費用全免。
攝影比賽的獎品別出心裁,得獎作品鑲在由新生精神康復會「紅白藍330」復康人士手製的軟陶相架中,除美觀外,亦有社會共融的意義。
「市建一站通」網站以全新清新形象示人。
為配合觀塘市中心的重建工程,觀塘資源中心於2013年4月29日搬遷至裕民坊,繼續為市民提供資訊及服務。

新中心開幕當日,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觀塘項目總監李樹榮聯同觀塘區議會副主席蘇麗珍及第七屆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吳水麗主持開幕儀式。同場亦有多位觀塘區議員、政府部門、運輸業界及小販業界代表出席,場面熱鬧。

自2008年11月投入服務以來,觀塘資源中心已為超過10萬名觀塘重建區居民及有關持份者服務。
市區重建局觀塘資源中心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 上午八時四十五分至下午六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址: 九龍觀塘裕民坊64至68號地下
電話:2110 5858 傳真:2110 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