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灣仔茂蘿街1-11號及巴路士街6-12號的10幢戰前樓宇,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由於外牆的綠色油漆,曾被稱之為「綠屋」。這類戰前住宅的特色包括瓦頂、法式門、內部木結構、樓梯及陽台等。市建局決定將這建築群修葺,並與香港藝術中心合作,轉化為「動漫基地」。
綠屋是香港少有的中西合壁戰前住宅,陪伴香港市民成長,當中蘊藏許多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值得好好保育,讓下一代有機會體驗今昔點滴。 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經理麥中傑道。
由於部份紅磚表面已經破爛,而且磚與磚之間的沙漿亦已老化剝落,在復修時要增加原有磚塊間的承拓力,關鍵就在於沙漿的調配。磚牆師傅表示要少泥、多灰,因為英泥會破壞原磚的結構。此外,一般用以「抆」牆的沙漿含英泥、石灰及沙,但用以保育磚牆的沙漿,特別加上以原有磚塊人手磨成的紅磚粉,除可加強與原磚的緊扣力,亦可保留與原磚相近的色調。

另有一樣鮮為人知的細緻功夫,就是「抆」牆的角度。 『抆』上去果陣一定要斜斜地,呈45度角,咁樣牆罅冇咁容易積水積塵,睇上去又有立體感。

image1 image2 image3 image4
原本的屋頂以柴燒瓦片鋪設,但由於瓦片以人手燒製,大小及彎曲程度不一,結構鬆散,容易破爛,早已黴爛不能再用。在復修的過程中,新瓦片以機器製造,大小弧度及密度劃一,質地更堅實。而且新鋪設的屋頂採雙筒雙瓦設計,不但能保留瓦片屋頂的特色,還可抵擋風吹雨打。
“這種改進了的雙筒雙瓦屋頂設計是香港保育工程中首創,當中涉及十分複雜及精準的計算,如選用的物料及其擺放的角度、次序、配搭等,要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做到復古而又符合現行嚴謹的樓宇安全標準,是整個項目最具挑戰性的一環。”項目建築師梁以華道。
巴路士街的四幢舊樓後座過於殘破,故只保留主要的立面,恍如澳門大三巴牌坊,騰空的地方會用作日後公共休憩空間;至於茂蘿街的一面,將會增建一座新翼,以設置升降機及走火樓梯等必需設施,頂樓會用作特別活動室。而巴路士街立面與茂蘿街舊樓之間,將會加建兩條架空行人天橋,讓日後參觀的人士可從高處欣賞地下休憩用地的各項活動。
每層原本設有一個以磚牆搭建的廚房,並沒有消防設備及抽風系統,煮食時全靠中央煙囪及煙道、大窗及通風口疏氣。復修後,廚房部分會保留,雖不會作煮食用途,中央煙囪、大窗及通風口等富傳統特色部份則會予以保留供市民參觀。
「綠屋」的保育活化團隊,全都是經驗豐富的師傅及專家。但項目的難度及要求都很高,大家也有被考起的時候……
工程完成後,項目將以「藝術社區」模式由香港藝術中心負責營運,成為「動漫基地」,作為本地與世界各地動漫藝術的溝通重要平台,展現本土動漫的相關作品以及其他衍生的商業產品。香港藝術中心會專責項目相關的營運、管理、節目籌劃及推廣、活動安排和日常運作等,並與各租戶和經營者合作。
有關茂蘿街項目資料,請按這裡